党史研究

把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

信息来源:《群众》杂志2024年第13期 发布日期:2024-07-11 15:52:32 点击量:14092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中央将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今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把牢价值取向”,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深刻学习领会这一重要论述要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源于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历史。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动力问题:无产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主力军;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同盟者;民族资产阶级是争取力量。中国革命的艰巨性、长期性、残酷性,决定了单凭一个阶级的力量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组织一切可以组织的力量,打破了旧世界、建立了新世界。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小岗破冰、深圳兴涛、海南弄潮、浦东逐浪,华夏神州翻天覆地、沧海桑田,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实践证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解放生产力的动力之源。改革开放的每一次新突破、新尝试、新进展,都凝聚着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对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这意味着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将更重、难度将更大、要求将更高。因循守旧没有出路,畏缩不前将错失良机。情况越是复杂,信念越要坚定,越要充满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我们紧紧依靠十三亿多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我们就一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群众是我们深化改革的最大底气,是最可靠、最持久、最深厚的力量源泉。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把牢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充分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

抓改革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追求“普惠性”。“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追求的不是少数人的利益,而是绝大数人、普遍性、共同性利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义无反顾为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就是要做大蛋糕、分好蛋糕,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公平、更加安全、更可持续的发展,让更多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实现“最大化”。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从经济领域开始,深化改革的重点也是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更是全方位、全方面的社会变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历来是全面改革。”解决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仅仅依靠单个领域、单个层次的改革难以奏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谋划,增强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协同性。要更加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协调配套,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举措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增强整体效能,切实把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成果惠及方方面面。

托起“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深化改革归根到底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新趋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突出问题导向,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推进改革必须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在问计于民中深化改革。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好的成效,赢得人民好评,必须问计于民,虚心向人民群众求教,认真倾听人民群众建议,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的很多想法,往往不是在那些正式场合、公开场所、当着很多人的面讲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问计于民要深入基层、深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只有“同他们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听得到”,可谓一针见血、振聋发聩。

在问需于民中深化改革。深化改革的成效好不好,关键看人民群众的需求有没有被满足,人民群众的诉求点有没有被解决。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能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的千钧分量。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把问需于民转化为实际行动,在实干上下功夫,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实现全面深化改革与满足群众需求的同频共振。

在问效于民中深化改革。时代是出卷人,历史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改革举措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民生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问效于民,关键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尊重民意、体恤民情,惠民生、暖民心。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敢于接受群众监督,及时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时刻以群众的满意作为评价尺度,站在群众的角度,聆听群众心声,敢于正视、积极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交出令人信服、满意的答卷,真正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伟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