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研究

用好生动教材 传承革命精神

信息来源:《群众·大众学堂》 发布日期:2024-07-09 17:43:02 点击量:9211

新四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重要革命武装。在充满困难和艰险的复杂环境中,新四军始终遵循中国共产党所指引的目标和方向,依靠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战胜无数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成为华中地区抗击日伪、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乃至在解放战争初期都发挥重要作用的一支革命武装力量。

艰苦岁月锻造坚韧意志

新四军的前身是留在南方八省坚持斗争的红军游击队,他们长年战斗在荒山野岭之中,没有吃、没有穿,过着“天当被,地当床,树皮、野菜当干粮”的艰苦生活,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反复“清剿”和“封锁”,处在被敌人围追堵截的危险中。陈毅在《赣南游击词》中对此有过真切的描述:“天将午,饥肠响如鼓。粮食封锁已三月,囊中存米清可数,野菜和水煮。”粟裕在《回忆浙南三年游击战争》一文中说:这三年,差不多走遍了浙赣路以南、天台山以西、浙闽边以北的大小山头,很少走大路,多走羊肠小道,有时根本不走路,而是走田埂或水沟,使敌人看不到脚印,无法跟踪;一连几顿吃不上饭更是常事。项英说,有两年时间,我在夜里从未脱过衣服,我的士兵也是这样。我们在得到警告几分钟以后就得准备采取行动。我们不能在村镇里睡觉,而是在山上树林里过夜。

在这样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游击队队员们依靠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坚韧的斗争精神,顽强地开展对敌斗争。他们面对艰苦、不改初心,面对挫折、愈战愈勇。三年艰苦的游击战一方面在战略上牵制了大量的国民党军,很好地配合了主力红军的行动,另一方面为日后的新四军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四军也由此获得了“伟大的游击兵团”的美誉。

1937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作出了高度评价:项英同志及南方各游击区的同志在主力红军离开南方后,在极艰苦的条件下,长期坚持了英勇的游击战争,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党所给予他们的任务,以至能够保存各游击区在今天成为中国人民反日抗战的主要支点,使各游击队成为今天最好的抗日军队之一部。高度赞扬南方红军游击队:“他们的长期艰苦斗争精神与坚决为解放中国人民的意志,是全党的模范,政治局号召全党同志来学习这些同志的模范。”

复杂环境激发斗争精神

新四军进入华中后,斗争环境发生了变化。从自然环境看,华中地区以河湖纵横、港汊交错为特色,是典型的平原水网地区。要在这样的地区进行抗日游击战争并建立抗日根据地,对之前习惯于山地游击战争的新四军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从社会环境看,华中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资源丰富,交通便捷,工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经济富庶,战略地位也相当重要。因而,这里既是日军“以战养战”的主要基地,也是汪伪政权的大本营,国民党军队在这里重兵驻扎。同时,华中作为联系华北和华南之间的重要通道,也是共产党和新四军全力争取的重要发展地区。

在日伪顽夹击的复杂形势下,广大新四军将士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浴血奋战,勇往直前,纵横驰骋于扬子江头、淮河两岸。新四军因地制宜,充分依托芦荡、集镇、小巷,组建了平原铁骑团、水上鸭枪队、敌后武工队等战斗组织,探索出平原水网、河湖港汊地区开展游击战的许多战术战法,创造了无数出奇制胜的经典战例。在水网密布的里下河地区,抗日军民筑堤打坝、改造地形,使敌军汽艇到处碰壁,寸步难行;在沿海滩涂,新四军第一师组建海防纵队,通过控制港口,开辟海上交通运输线,把游击战争扩展到了黄海之上;在苏中苏南,针对日伪策划和实施的“清乡”政策,新四军以分区转移对付日伪的分区“清乡”,领导军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破坏竹篱笆活动等。1943年7月1日,苏中军民四万余人统一行动,在部队的武装掩护下,在百余公里的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袭,整个封锁线上火龙飞舞,日伪军龟缩在据点内不敢出动,眼看着构筑三个月的竹篱笆被彻底毁坏。由于采取机动灵活、不断创新和敢为人先的斗争方式,新四军取得了反“扫荡”、反“清乡”斗争的重大胜利。

在充满困难和艰险的环境中,新四军以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政治上,针对华中地区复杂的斗争环境,新四军领导人审时度势,建立“白皮红心”两面派政权,使得日伪防不胜防,给了新四军敌后抗日以莫大便利。陈毅在领导苏南新四军向北发展的斗争中,更是创造性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针对当时苏北的实际情况,制定“击敌、联李、孤韩”的正确方针,团结争取了当地国民党驻军将领李明扬和李长江,取得了他们对新四军进入苏北沿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支持。经济上,针对日伪的经济封锁,采取“以货易货”的贸易政策,用根据地的粮食换回新四军急需的弹药、五金和药品,使粮食成为打破日伪经济封锁的有力武器。值得一提的还有抗日根据地的盐业生产。1941年春,抗日民主政权接管了在东台的两淮盐务管理局后,大力恢复发展盐业生产。从1941年到1945年,两淮盐区年均产量达到二百六十万担,盐税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收入,有“华中金库”之誉。

前进道路汲取智慧力量

2023年1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盐城参观新四军纪念馆时强调:“要用好这一教材,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进入新时代以来,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严峻性、肩负任务的繁重性和艰巨性都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顽强拼搏、勇毅前行,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来之不易,体现的正是不怕困难、不畏艰险的战略定力和坚定意志。

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当继承和发扬新四军革命精神,树立斗争意识,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锤炼斗争才干,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政治上,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思想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使命,在面对艰难困苦时敢于迎难而上,在各种诱惑面前保持头脑清醒,在遭遇挫折失败时不轻言放弃,努力锻造为崇高理想奋斗终身的钢铁意志。行动上,要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状态和实干行动,积极创新创造,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争先进位。